合同撤销与解除的区别
德清律师
2025-04-21
合同撤销与解除存在诸多区别。
从发生原因看,合同撤销通常是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法定事由,使合同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合同解除则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基于当事人事先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法定解除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方预期违约等。
从法律后果讲,合同撤销后自始无效,即合同溯及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合同解除一般是向将来发生效力,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从行使方式上,合同撤销需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行使撤销权;合同解除在约定解除条件成就时,当事人可依约解除,法定解除情形出现时,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应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关于合同撤销与解除的区别的问题,骆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合同撤销与解除存在以下区别:
1. 发生原因:
合同撤销通常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法定事由。比如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合同解除则可基于当事人约定、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等多种情形。例如合同约定一方在某期限内交付特定货物,到期未交付,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2. 法律后果:
合同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合同被视为自订立时起就不成立,双方需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的一方还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3. 行使方式:
合同撤销权需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行使,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审查决定是否撤销合同。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有多种,当事人可协商一致解除;约定解除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通知对方解除;法定解除情形出现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也可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4. 行使期限:
一般撤销权有除斥期间限制,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可由当事人约定,法律也有一些关于法定解除权合理期限的规定,比如在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 发生原因不同:合同撤销通常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法定事由;合同解除则可因当事人协商一致、约定解除条件成就、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方根本违约等原因。
2. 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撤销后自始无效,双方应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合同解除一般向将来发生效力,未履行部分不再履行,已履行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决定是否恢复原状及赔偿损失。
3. 行使方式不同:合同撤销需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解除,也可依约定或法定解除权通知对方解除。
4. 行使期限不同:撤销权有除斥期间限制,如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当事人受胁迫的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等;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依约定或法定,无约定时在合理期限内行使。✫✫✫✫✫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合同撤销与解除存在诸多显著区别。
合同撤销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消灭。比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该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有严格时间限制,通常为一年。
合同解除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它可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是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法定解除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形,当事人可解除合同。
在法律后果上,合同撤销后自始无效,双方需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已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决定是否恢复原状等。
总之,合同撤销与解除在适用情形、行使方式及法律后果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准确区分它们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从发生原因看,合同撤销通常是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法定事由,使合同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合同解除则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基于当事人事先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法定解除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方预期违约等。
从法律后果讲,合同撤销后自始无效,即合同溯及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合同解除一般是向将来发生效力,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从行使方式上,合同撤销需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行使撤销权;合同解除在约定解除条件成就时,当事人可依约解除,法定解除情形出现时,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应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关于合同撤销与解除的区别的问题,骆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合同撤销与解除存在以下区别:
1. 发生原因:
合同撤销通常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法定事由。比如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合同解除则可基于当事人约定、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等多种情形。例如合同约定一方在某期限内交付特定货物,到期未交付,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2. 法律后果:
合同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合同被视为自订立时起就不成立,双方需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的一方还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3. 行使方式:
合同撤销权需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行使,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审查决定是否撤销合同。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有多种,当事人可协商一致解除;约定解除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通知对方解除;法定解除情形出现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也可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4. 行使期限:
一般撤销权有除斥期间限制,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销权;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可由当事人约定,法律也有一些关于法定解除权合理期限的规定,比如在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 发生原因不同:合同撤销通常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法定事由;合同解除则可因当事人协商一致、约定解除条件成就、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方根本违约等原因。
2. 法律后果不同:合同撤销后自始无效,双方应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合同解除一般向将来发生效力,未履行部分不再履行,已履行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决定是否恢复原状及赔偿损失。
3. 行使方式不同:合同撤销需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解除,也可依约定或法定解除权通知对方解除。
4. 行使期限不同:撤销权有除斥期间限制,如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当事人受胁迫的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等;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依约定或法定,无约定时在合理期限内行使。✫✫✫✫✫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合同撤销与解除存在诸多显著区别。
合同撤销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消灭。比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该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有严格时间限制,通常为一年。
合同解除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它可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是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法定解除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形,当事人可解除合同。
在法律后果上,合同撤销后自始无效,双方需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已履行的部分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决定是否恢复原状等。
总之,合同撤销与解除在适用情形、行使方式及法律后果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准确区分它们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上一篇:离婚证丢了再次结婚需要什么手续
下一篇:暂无 了